1956年建成新疆湖底的发电站:藏在地下136米,
新疆面积广阔,虽然位于我国的西部,人烟稀少,但是这里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。在新疆有个叫做可可托海镇的地方,这里温度非常低,在最冷的时候一度达到零下五十七度。尽管非常冷,这里还有不少居民,而且可可托海镇是重要的军事训练场,地理位置十分关键。除此之外,在可可托海镇有一个水力发电站,关键人们在小镇里面并没有找到,原来这座水力发电站在水底。
可可托海镇不仅温度比较低,而且自然环境恶劣。在冬季,小镇会被皑皑白雪所覆盖,因为位于西北,寒风刺骨,因此在冬天的时候这里的气温非常低。既然环境不好,为什么还有人居住呢?可可托海镇有名的是这里的矿产资源。小镇内的各种工程材料必备的矿物资源非常丰富。
在上个世纪,国家为了研发原子弹和氢弹,相传很多所需原材料都是这个小镇出产的。但是矿产的开采需要能源,可可托海镇能源资源缺乏,尤其是电力资源。因为位于西北,能够转化为电能的清洁能源只有风力以及水利资源。于是有专家提议在这里建立一所水电站,怎样就能保证矿产的开采。
当时专家经过勘测,觉得可以将周围的水坝围起来,建成伊雷木湖,然后在湖底建造水电站。1956年,这项工程正式开展,因为涉及机密,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可可托海正在进行水电站的建设工程。当时新疆兵团承担这次建设的任务,众多的士兵参与水电站的建设,人数多的时候有2200多人。
工地上面不分白天黑夜,因为周边都是花岗岩,所以建设起来非常困难。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,加之环境恶劣,这项工程进展得并不快。来这里参与建设的兵团战士,不怕吃苦,顶着寒风修建这座水电站,最终建成了可可托海水电站,然而在修建过程中,有20多名战士牺牲,永远的留在了可可托海镇。
可可托海水电站凝结了无数战士的心血,他们不怕苦,不怕累,在新疆的湖底修建了这座水电站。在这里,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20多名战士牺牲,作为后人,我们应该牢记这些为国家发展而牺牲的战士们,如果没有他们,就没有如今强盛的祖国。